东汉英雄排名?
1.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太傅高密侯。
2.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执金吾雍奴侯。
3.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征西大将军夏阳侯。
4.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人,征南大将军舞阳侯。
5.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左将军胶东侯。
6.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太司马广平侯。
7.盖延字巨卿,渔阳要阳人,虎牙大将军安平侯。
8.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琅邪太守祝阿侯。
9.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城门梭尉郎陵侯。
10.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建威大将军好畤侯。
三公将军。成员:张角、张宝、张梁
刘室三牧。成员:刘虞(幽州牧)、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 。
西园八校尉。成员:(上军校尉)蹇硕、(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诸葛三兄弟。成员: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
十常侍。成员: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司马八达。成员:司马朗 司马懿 司马孚 司马馗 司马恂 司马进 司马通
三国五荀。成员:荀爽、荀淑、荀靖、荀彧、荀顗
马氏五常。成员:马玄 马康 马津 马良 马谡
吕布八健将。成员:张辽 臧霸 郝萌 曹性 成廉 魏续 宋宪 侯成
几个关于南方气候的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13、云交云雨淋淋 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
伍子胥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他俩会认识吗?
-虽为同时代名人,相识未必相见!就当时伍子胥至少实现了自已的理想,替父兄报了家仇,而孔子却没能实现仁政复礼的政见!伍子胥是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在完全貌似不可能的避难过程中造就胜势的少有之高手,其避难只身逃躲吴国,如何实现誓报家仇的愿望的呢?伍子胥经过慎谨的研析,审时度势,找出复仇的路线图!要灭楚必须倾吴国之力,要吴倾国之力需有吴王的授权,时吴王为療,而伍子胥与療无任何交接交情,何办?伍子胥调查分析找出破绽,即吴王療祖父寿梦欲传位于钟爱的四子季札,季札不受,遂寿梦临终遗嘱,由长子始即位哥终弟及,传至三子终,季札仍不受,理应传长孙公子光(阖闾),而公子療利用亲父是先王之势即位,这样療即位就少了合法性(寿梦遗嘱),伍子胥用“漁腹剑“刺杀療,帮助公子光登上王位,又举荐兵圣孙武一举攻破楚都,掘坟鞭尸报了家仇!孔子则在当时四处游说宏扬他的仁礼却四处碰壁!直至汉武帝才因政治需要独尊儒术才逐渐成至圣先师之称!
伍子胥和孔子确实是同时代人,学术界认为,伍子胥出生于公元前559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两人相差8岁。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今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是中国史书上描述比较多的人物之一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与他的长子一起被楚平王***。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与著有《孙子兵法》的大军事家孙武一起,共同辅佐吴王安邦强军,伐楚伐越,创下了以五万大军破楚国二十万大军的战争奇迹。
孔子就不用细说了,至圣先师,在中国家喻户晓。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他们并没有见过面,不过可以算作神交。至圣先师曾经高度评价伍子胥。
原来,吴国五万大军破楚国二十万大军攻入楚都后,堂堂吴国正义之师变成了一个个徒具形骸的魔鬼,吴王阖闾闯进楚王宫,看到美不胜收的金银财宝、美妃娇娘,统统宣布归为己有。不光上面君臣,就连下面的士卒也都完全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人性,抢宝、夺房、睡女人的有之,砸庙、***、烧房子的有之。郢都变成了一座不夜城,到处弥漫着砍杀声、管弦声,还有酒香、肉香。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仇在身的伍子胥入楚后最想干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后来,伍子胥顺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住,此即“鞭尸三百”典故。
司马迁觉得伍子胥的这种鞭尸行为过了,称“怨毒之于人甚哉”。孔子却不这么看,当时有学生问他:“笞墓何名乎?”孔子回答说,“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大道不诛,诛首恶。子胥笞墓不究也。”意思是此事错不在伍子胥,所以说“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他虽然做的有点过了,就象还吃奶的小狗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去咬老虎一样,虽然不理智,但可以不追究。可见,孔子对伍子胥的行为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与理解。
结论,伍子胥和孔子并未见过面,但孔子对伍子胥评价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