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体现了哪些精神?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代国力达到顶峰,史称“***盛世”。宋代诗论家严羽曾用“盛唐气象”来称赞***前后的诗歌。诗歌最能体现唐代文化在鼎盛时期的精神面貌,即宽广、博大、自信的胸襟,宏大、磅礴、洒脱的气质。正因有此胸怀与气质,唐代文化,不仅在诗歌,而且在书画、音乐、舞蹈、散文、宗教、思想方面,均达到发展的高峰,极一时之盛。
文化的盛世,不仅表现在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完美继承与发扬,也表现在对异族文化、外域文化的汲取上。唐王朝***取开放的民族政策,不仅使得唐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扩大,更重要的是,多元文化的交汇,有助于促成文化隆盛的形成。游牧民族活跃、奋发进取的精神,与中原汉民族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相结合,迸发出勃勃生机,使唐文化性格在整体上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时代气质。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文化在汲取外来文化之时,始终没有放弃、否定或怀疑固有文化,相反,本土文化始终是唐代文化的基础与核心。
唐代的这种对异族文化和外域文化的大规模***撷,吸收,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均可堪称典范。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比较欧洲中世纪与中国盛唐的差异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的特有气质,正是这种“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有容乃大的精神,造就了唐代的“充实而又光辉”的文化繁荣时代。人的创造才华是无止境的,在 “有容乃大”文化精神的指引下,各种文化流派、艺术形式都具有充分发展的空间,因此都能得到了极致的发展,正如苏东坡所言:“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唐代诗歌体现了革新、向上、自信和批评的精神。
唐代是中国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留存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留存下的诗歌篇目多出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个,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歌创作高峰。
文学繁荣局面的形成,首先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文学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文学同时又鲜明体现出时代风貌,比如唐诗就从不同角度体现出革新、向上、自信和批评的精神。
一革新精神
隋朝短命,可以忽略不计。唐帝国就是崛起于四百年分裂***的基础之上,痛定思痛,统治者从巩固自身统治出发,不得不扩大统治基础,照顾中小地主阶级利益,限制豪门士族势力。实行科举制度,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统治。
文学从来都是社会最敏感的触角。隋唐之前,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到唐初的时候,文人便自觉地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的要求。
国家统一,交通发达,作家视野扩大,比如李白、杜甫、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人都走过很多地方,又都结交了许多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不同的朋友,这是六朝文人甚至两汉文人都不及的。革新精神与时俱进 ,不可避免地就体现在了诗歌之中。
二向上精神
科举制度大大激发了中下层知识分子对功名利禄的幻想,许多将、相都是科举出身。
统治者对儒、释、道三家思想都很重视,对其他宗教和学说也不大排斥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作家队伍也扩大了。“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唐代文人共同的风尚,诗人更是往往高谈阔论“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俨然以天下为己任。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充实健旺,言谈举止间充满向上精神。
三自信精神
- 国家自信:唐帝国同外族关系更为融洽,对外交流更为活跃。长安城聚居着中亚、波斯、大食、日本、高丽等国的许多外商,甚至很多外族人在唐朝为官。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人像蓬佩傲这个鳖孙一样担心安全问题。鲁迅先生说:“……唐虽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绝不介怀。”(《坟·看镜有感》)
- 知识分子自信:盛唐时代,充满自信精神的浪漫主义诗风是那个时期的主流。除了李白身体力行大张旗鼓外,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也是一个重要流派。诗中一再表达从军报国的英雄气概,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地风光。***都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便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虽思想不高,但我行我素,亦是自信满满。
- 普通百姓自信:诗歌已经是大众文化,不再是象牙塔来里的东西 ,不再是少数文人的专利品 ,普通百姓自信能玩得转。唐代人民群众爱好诗歌成为普遍风气 ,《全唐诗》中收录了很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白居易的诗作更是传诵于“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这种诗歌和群众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唐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想象的。我估计,如果现代很多人穿越到唐代的话,因为不懂诗,可能唐朝人会很不待见我们,惭愧啊!
四批评精神
唐帝国毕竟是封建统治,就是在最强盛的时期,社会矛盾已经显露。比如李白诗里就有很多诗篇猛烈抨击黑暗现实,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时代,批评精神更是融入字里行间。
安史之乱,国家元气大伤。之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导致藩镇割据,***帝国力量逐渐衰微,政治日益***,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在社会矛盾复杂尖锐的形式下,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潮流必然形成波澜壮阔的局面。继杜甫之后,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继续高举现实主义的大旗,对国运不安,对黑暗批评,对人民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