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汉质帝称为“跋扈将军”的梁冀是如何做到霸权的?又为何倒台?
  2. 宁锦大捷之后,袁崇焕为什么被罢官?

被汉质帝称为“跋扈将军”的梁冀是如何做到霸权的?又为何倒台?

这要说到东汉末年的政治怪圈,即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西汉末年,皇帝大都冲年即位,依靠母后势力。長大以后不满外戚专权,依靠身边的宦官扳倒外戚。梁冀的擅权和倒台大体如此。

梁冀,东汉外戚,大将军梁商之子,汉顺帝皇后之兄。初为黄门侍郎,后步步高升至河南尹,任内为所欲为违法乱纪。父亲去世后,他接任大将军并袭爵。

汉顺帝崩,汉冲帝仅两岁,太后掌控朝政,诏令梁冀等人辅政。汉冲帝早夭后,梁冀拥立汉质帝,又毒死了他。

宠物兔下台,兔 宠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后,他一意孤行,力主拥立蠡吾侯刘志为帝(汉桓帝),并支使宦官诽谤政敌,最终将政敌李固等人置之死地。汉桓帝感其拥立之功,加封他食邑一万三千户,增加大将军府待遇。

梁冀敲诈勒索、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如麻、一手遮天。在他掌权20多年间,全家9人封侯、3人为皇后、6个为贵人、3人娶公主,可谓权焰熏天、骄横跋扈。

汉桓帝对他专权乱政早已不满,遂借五宦官之力逼死梁冀夫妻,并将其灭族。朝廷没收其家产变卖,获***达三十多亿,天下百姓因此被减免了一半租税。

宠物兔下台,兔 宠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梁冀是东汉中晚期的著名权臣,人称跋扈将军,他先后出任执金吾、河南尹等要职,后来继承父亲的大将军一职,把持东汉朝政近二十年。他在位期间,毒杀质帝,另立桓帝刘志,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后来被桓帝发动***,借助宦官的力量杀死梁冀,从此东汉王朝也走向没落。

梁冀的上位主要得益于三点:

1. 世家大族的身份,梁冀出身于安定梁氏家族。梁氏家族的始祖是新莽时期的武威太守梁统,后来追随汉光武帝大败隗嚣,被封为陵乡侯。梁统的儿子梁竦是汉和帝外祖父。梁氏从这一代开始正式成为外戚。梁竦的儿子梁雍出任少府,封乘氏侯。梁雍的儿子梁商官至大将军,死后谥号“忠”。《后汉书》记载“顺帝之世,梁商称为贤辅”。这就为梁冀的上位铺平了道路,梁冀的妹妹也因此可以入宫为皇后。从梁氏的家族史可以看出,梁氏家族从汉光武帝开国就是国家重臣,封侯拜将。而后又将势力深入后宫,先后为多位皇帝的外戚,可以说是枝繁叶茂树大根深。

宠物兔下台,兔 宠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梁冀正是凭借着家族多年积攒的人脉***才得以收获权力,更可以在顺帝驾崩之后和太傅赵峻、太尉李固一同总理尚书事物。梁冀也因此成为国家军方的最高领导者,军权的掌控和外戚的身份交织在一起才造成了他跋扈的资本。

2. 梁冀的妹妹是皇后。皇帝驾崩之后,在嗣皇帝年幼的情况下,皇后晋升太后成为天下的最高执政者。作为女人,她只能依赖娘家的外戚势力。他的兄弟梁冀、梁不疑当时都在重要的岗位任职,梁太后顺理成章的可以让他们进入到核心决策层中代表自己管理朝政。这种身份是得天独厚的,梁冀也是凭借这种关系可以成为三大顾命大臣之首,独揽大权。以至于后来梁冀毒杀质帝,迎立桓帝也是在梁太后的默许之下进行的。

3. 汉顺帝死后,冲帝年幼,让梁冀有夺权的可乘之机。主少国疑,是一个大帝国最危险的时刻。汉顺帝死后,冲帝还在襁褓之中,朝政完全在梁太后的手中。更重要的是,皇帝无法理政,朝中的大臣也无法尽心竭力地为国家处理政务。许多大臣阿谀奉承梁冀,纷纷投入了梁冀夫妇的门下。梁冀一家前后有九人被封侯,三人做了皇后,六人做了贵人,出了两个大将军,夫人、女儿中有七人享有食邑,三人娶了公主,其他官至卿、将、尹、校的有五十七人。由此看来,从军权到民政,从司法到执法,全部由梁氏的力量把握。这也注定了桓帝只能通过宫廷***的方式消灭梁冀,才能够顺利收回***。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宁锦大捷之后,袁崇焕为什么被罢官?

因为这仗属于典型的掩过为功,袁崇焕建立了二十座要塞的防线,配以重兵。他的总体战略:“逐步而前,更迭进取。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步步活掉,处处坚牢。守关与复地不得分作两截功夫。”结果开战后,援也没法援,顶也顶不住。二十座要塞丢了十七座,只剩宁远锦州大幅堡三座,光被俘就有两万。

锦州被围后,朝庭要他援救,他天南海北胡扯各种离谱***,以及添油玉碎战术:“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冲夷营,如杨素用寡法,今已深入未卜存亡……“又募川浙死卒带铳炮夜警其营……“又令傅以昭舟师东出而抄其后……“且令王喇嘛谕虎酋领赏夷,使贵英恰率拱兔、乃蛮各家从北入援,无所不用其力…"。实在没办法了,于是吓唬朝庭,要调蓟宣大军与关宁军一起玉碎作战,一起去死。最后他说敌人太厉害,没法救,锦州守不住。结果没想到赵率教守住了,被打脸。宁锦之战的斩获是两百,损失远高于斩获,加上袁总体战略破产,以及无法救锦州以暮气被***

顺便说一下,满桂与袁崇焕不和,被赶到山海关,隶属于关内王之臣节制而不是关外袁崇焕节制,率兵一万增援宁远,并且抗命擅自赴锦州作战(只带了两千,八千留给宁远),战后却袁崇焕把他的功劳归结到自己和自己人头上,对满桂和王之臣提都不提。